AED模拟除颤仪,AED心肺复苏急救模型
发布时间:2018-2-9作者:益联医学来源:益联医学
上个月5号下午,上海理工大学体育部正对学生进行体质测试,16时13分左右,随着1000米测试跑的哨声吹响,同学们全力奔跑,然而一个年轻的身影突然倒下了,李想趴在了离终点50米的地方。
1分钟后,校卫生科科长李长琳医生赶到现场,见学生瞳孔散大、意识丧失、无自主呼吸,李医生当即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抢救,“快!取来AED!赶紧打120!”她朝同事喊道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李长琳医生实施心脏按压,体育老师丁昆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,现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等待电视剧中奇迹般苏醒的“剧情”出现。然而,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李想因心脏骤停出现了室颤。
李长琳随即启动演习过无数遍的AED,此时机器显示时间16:21。16:22:10,AED开始分析患者心率,十秒后提示不建议进行电击,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。两分钟后,AED开始进行第二次分析,9秒后提示“建议电击”。面对充电到200焦耳的仪器,李长琳毫不犹豫按下了电击按钮,AED实时电击,1秒后提示继续心肺复苏。
16:25:08,机器显示屏上显示正常心电图波形,李想恢复窦性心律。然而在场的所有人并没有因此放松,陆续赶赴现场的其他校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。16:30,急救车赶到现场并将李想快速转送至新华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。
看到学生被送上救护车,李长琳已经累得摊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。
从事发到送上救护车,短短十几分钟,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心脏骤停到心跳恢复,李长琳及在场的所有人坚持抢救,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最佳时机。
当晚十点左右,李想在新华医院的进一步抢救治疗下恢复了意识、苏醒过来。在上理工体育部焦急等待消息的校医和老师们放下了悬着的心。“我那天晚上激动得都睡不着觉了,我相信其他参与抢救的老师也是如此。”丁昆回忆道。
AED电击时产生的200焦耳能量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致命的,但是对于心脏骤停的人来说,那是“起死回生”最为关键的一环。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懂得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,懂得并且敢于在关键时刻使用AED,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。”李长琳说。
此次成功营救,AED发挥了极大作用。它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,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。2016年,上理工校友王建新为母校捐赠了10台迈瑞AED,分别装配在上理工各个校区的体育场、医务室等区域,守护年轻学子的生命。
“在许多发达国家,AED就如消防器材一样,安装在公众场所,是心脏骤停的必备‘神器’,能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。”王建新在得知自己捐赠的AED设备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,非常激动,“生命大于一切,我希望高校、社会能更加重视这个救命的设备。”
据悉,上海理工大学成功救治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是上海市在推行AED校园试点项目后的首例成功案例,也是全国高校校园内AED急救的首例成功案例。如何让这个挂在墙上、看似普通的“神器”在公众场所更加普及安装,让它在急迫时刻复苏骤停的心跳,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。
KAS/ AED除颤仪主要功能 :KAS/AED由主机、电池盒、训练专用电极贴片和遥控器组成。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、护理学院、职业卫生院校、医院师生进行BL S训练、教学使用。熟悉BLS的急救过程和步骤,掌握AED的使用方法。
1分钟后,校卫生科科长李长琳医生赶到现场,见学生瞳孔散大、意识丧失、无自主呼吸,李医生当即决定对其实施人工心肺复苏抢救,“快!取来AED!赶紧打120!”她朝同事喊道。
时间一分一秒过去,李长琳医生实施心脏按压,体育老师丁昆配合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,现场所有人都屏住呼吸,等待电视剧中奇迹般苏醒的“剧情”出现。然而,令人担心的事情还是发生了,李想因心脏骤停出现了室颤。
李长琳随即启动演习过无数遍的AED,此时机器显示时间16:21。16:22:10,AED开始分析患者心率,十秒后提示不建议进行电击,继续实施心肺复苏术。两分钟后,AED开始进行第二次分析,9秒后提示“建议电击”。面对充电到200焦耳的仪器,李长琳毫不犹豫按下了电击按钮,AED实时电击,1秒后提示继续心肺复苏。
16:25:08,机器显示屏上显示正常心电图波形,李想恢复窦性心律。然而在场的所有人并没有因此放松,陆续赶赴现场的其他校医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术。16:30,急救车赶到现场并将李想快速转送至新华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治疗。
看到学生被送上救护车,李长琳已经累得摊坐在地上站不起来了。
从事发到送上救护车,短短十几分钟,一个鲜活的生命从心脏骤停到心跳恢复,李长琳及在场的所有人坚持抢救,为进一步抢救赢得了最佳时机。
当晚十点左右,李想在新华医院的进一步抢救治疗下恢复了意识、苏醒过来。在上理工体育部焦急等待消息的校医和老师们放下了悬着的心。“我那天晚上激动得都睡不着觉了,我相信其他参与抢救的老师也是如此。”丁昆回忆道。
AED电击时产生的200焦耳能量对于正常人来说是致命的,但是对于心脏骤停的人来说,那是“起死回生”最为关键的一环。“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懂得如何进行心肺复苏术,懂得并且敢于在关键时刻使用AED,为生命争取更多的抢救时间。”李长琳说。
此次成功营救,AED发挥了极大作用。它是一种便携式急救设备,称为自动体外除颤器。2016年,上理工校友王建新为母校捐赠了10台迈瑞AED,分别装配在上理工各个校区的体育场、医务室等区域,守护年轻学子的生命。
“在许多发达国家,AED就如消防器材一样,安装在公众场所,是心脏骤停的必备‘神器’,能极大提高救治成功率。”王建新在得知自己捐赠的AED设备在关键时候发挥了作用,非常激动,“生命大于一切,我希望高校、社会能更加重视这个救命的设备。”
据悉,上海理工大学成功救治突发心脏骤停的事件是上海市在推行AED校园试点项目后的首例成功案例,也是全国高校校园内AED急救的首例成功案例。如何让这个挂在墙上、看似普通的“神器”在公众场所更加普及安装,让它在急迫时刻复苏骤停的心跳,需要全社会的关注和努力。
KAS/ AED除颤仪主要功能 :KAS/AED由主机、电池盒、训练专用电极贴片和遥控器组成。适用于高等医学院校、护理学院、职业卫生院校、医院师生进行BL S训练、教学使用。熟悉BLS的急救过程和步骤,掌握AED的使用方法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