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肺复苏模型,掌握心肺复苏术 了解急救常识
发布时间:2020-12-29作者:益联医学来源:益联医学
心肺复苏术简称CPR,就是当呼吸终止及心跳停顿时,合并使用人工呼吸及心外按摩来进行急救的一种技术。凡溺水、心脏病、高血压、车祸、触电、药物中毒、气体中毒、异物堵塞呼吸道等导致的呼吸终止、心跳停顿,在医生到来前,均可利用心肺复苏术维护脑细胞及器官组织不致坏死。
(1)畅通气道
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,是进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。
将患者仰卧,松解衣领及裤带;
仰头抬颈法:保持患者患者气道通畅,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,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,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,右手指放在下颌沿,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。患者平卧,救护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,手掌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,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的下方,将颏部向前抬起,使病人牙齿几乎闭合。双手拇指于前额,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于下颚骨性部分,食指向下推下颚。
※注意:对疑有头、颈部外伤者,不应抬颈,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。
(2)胸外心脏按压,建立有效循环
胸骨中、下1/3交界处,即正确的按压部位。只以掌根部位接触患者胸骨,操作者两臂位于患都者胸骨正上方,双肘关节伸直,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,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,深度约4~5cm,而后迅即放松,解除压力,让胸廓自行复位。如此有节奏反复进行,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,频率每分钟100次。
注意事项:
a.按压部位要准确。按压部位不宜过低,以免损伤肝、胃等内脏。
b.按压力要均匀适度。压力要适宜,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;过重会使胸骨骨折,带来气胸血胸。
c.按压姿势要正确。
d.B、C步骤应同时进行,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,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,也就是按压90次、人工呼吸6次。
e.经过30分钟的抢救,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,能自主呼吸,心跳恢复,紫绀消退等,可认为复苏成功。
f.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: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;有医务人员到场;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,伤者瞳孔散大固定,心脏跳动、呼吸不恢复,表示脑及心脏死亡。
(3)人工呼吸
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:同时用压前额的那只手的拇指、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,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。术者深吸一口气后,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,用中等的力量,按每分钟12次、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,进行抢救,使患者胸廓扩张。
(4)吹气毕,术者头稍抬起并侧转换气,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,让患者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动回缩,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。
(5)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。吹气频率,成人14~16次/分,儿童18~20次/分,婴幼儿30~40次/分。
心肺复苏模型由原来的”ABC”改为”CAB”.即C:胸部按压A.保持气道通畅B.人工呼吸
1.发现病人倒地,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,以免影响救治.
2.判断病人意识,注意做到”轻拍重唤”.
如无反应,立即呼救,并请求他人拨打120,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.注意介绍自己(如红会救助员),并请医疗人员携带”心脏自动除颤仪”.
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,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,再联系救助.
3.立即将病人至于复苏位(平卧位).
触摸颈动脉(非专业可略过).
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,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处.
按压30次,注意垂直用力,按压深度为4-5cm。
4.打开气道,清除口内异物。
进行人工呼吸,需将病患口部完全包住。
注: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:2.每30次胸外按压,两次人工呼吸。
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,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。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
心肺复苏(CPR)有效的指标:
1.瞳孔由大变小,对光反射恢复。
2.面色、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。
3.恢复可以探知的颈动脉搏动、自主呼吸。
4.病人有眼球活动,手脚抽动。
心肺复苏成功,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;未恢复时继续操作,如除颤仪到达可予电除颤,电除颤要求院内 3 分钟,院外 5 分钟。
(1)畅通气道
开放气道以保持呼吸道通畅,是进行人工呼吸的首要步骤。
将患者仰卧,松解衣领及裤带;
口咽部异物清除:救护者将一手大拇指及其它手指及其它手指抓住患者的舌和下颌,拉向前,可部分解除阻塞,然后用另一手的示指伸入患者口腔深处直至舌根部,掏出异物,本法仅限于患者意识丧失的场合使用;
仰头抬颈法:保持患者患者气道通畅,将病人平卧在平坦的地方,急救者一般站或跪在病人的右侧,左手放在病人的前额上用力向后压,右手指放在下颌沿,将头部向上向前抬起。患者平卧,救护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,手掌用力向后压以使其头后仰,另一手的手指放在靠近颏部的下颌骨的下方,将颏部向前抬起,使病人牙齿几乎闭合。双手拇指于前额,中指、无名指、小指于下颚骨性部分,食指向下推下颚。
※注意:对疑有头、颈部外伤者,不应抬颈,以避免进一步损伤脊髓。
(2)胸外心脏按压,建立有效循环
胸骨中、下1/3交界处,即正确的按压部位。只以掌根部位接触患者胸骨,操作者两臂位于患都者胸骨正上方,双肘关节伸直,利用上身重量垂直下压,对中等体重的成人下压,深度约4~5cm,而后迅即放松,解除压力,让胸廓自行复位。如此有节奏反复进行,按压与放松时间大致相等,频率每分钟100次。
注意事项:
a.按压部位要准确。按压部位不宜过低,以免损伤肝、胃等内脏。
b.按压力要均匀适度。压力要适宜,过轻不足于推动血液循环;过重会使胸骨骨折,带来气胸血胸。
c.按压姿势要正确。
d.B、C步骤应同时进行,按压30次之后做两次人工呼吸,通常一个抢救周期为三轮,也就是按压90次、人工呼吸6次。
e.经过30分钟的抢救,若病人瞳孔由大变小,能自主呼吸,心跳恢复,紫绀消退等,可认为复苏成功。
f.终止心肺复苏术的条件:已恢复自主的呼吸和脉搏;有医务人员到场;心肺复苏术持续一小时之后,伤者瞳孔散大固定,心脏跳动、呼吸不恢复,表示脑及心脏死亡。
(3)人工呼吸
口对口人工呼吸方法:同时用压前额的那只手的拇指、食指捏紧患者的鼻孔,防止吹气时气体从鼻孔逸出。术者深吸一口气后,用双唇包封住病人的口外部,用中等的力量,按每分钟12次、每次800毫升的吹气量,进行抢救,使患者胸廓扩张。
(4)吹气毕,术者头稍抬起并侧转换气,同时松开捏鼻孔的手,让患者的胸廓及肺依靠其弹性自动回缩,排出肺内的二氧化碳。
(5)按以上步骤反复进行。吹气频率,成人14~16次/分,儿童18~20次/分,婴幼儿30~40次/分。
心肺复苏模型由原来的”ABC”改为”CAB”.即C:胸部按压A.保持气道通畅B.人工呼吸
1.发现病人倒地,确认现场是否存在危险因素,以免影响救治.
2.判断病人意识,注意做到”轻拍重唤”.
如无反应,立即呼救,并请求他人拨打120,与急救医疗救护系统联系.注意介绍自己(如红会救助员),并请医疗人员携带”心脏自动除颤仪”.
如现场只有一个抢救者,则先进行1分钟的现场心肺复苏后,再联系救助.
3.立即将病人至于复苏位(平卧位).
触摸颈动脉(非专业可略过).
立即施行胸外心脏按压,按压部位为两乳头连线中点处.
按压30次,注意垂直用力,按压深度为4-5cm。
4.打开气道,清除口内异物。
进行人工呼吸,需将病患口部完全包住。
成功进行人工呼吸2次。
5.观察病患是否恢复呼吸、心跳等,如恢复,则心跳复苏成功。注:胸外按压与人工呼吸比例为30:2.每30次胸外按压,两次人工呼吸。
单纯进行胸外心脏按压时,每分钟频率至少为100次。有条件要及早实施体外除颤
心肺复苏(CPR)有效的指标:
1.瞳孔由大变小,对光反射恢复。
2.面色、口唇由紫绀转为红润。
3.恢复可以探知的颈动脉搏动、自主呼吸。
4.病人有眼球活动,手脚抽动。
心肺复苏成功,进行进一步生命支持;未恢复时继续操作,如除颤仪到达可予电除颤,电除颤要求院内 3 分钟,院外 5 分钟。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