心肺复苏模拟人之无生命体征后的急救
关注新闻报道的你一定听说过“无生命体征”这个词,无生命体征后还有没有抢救的可能?快来关注 心肺复苏模拟人之无生命体征后的急救。
据报道,1月22日,游客在海南陵水尖岭沙滩附近游玩时不慎溺水。周边群众将两人救上岸。事发后当地消防部门赶往救援。23日辖区消防部门工作人员称,一共有3人溺水,均为男性。被群众救上来的两人中,有生命体征者19岁,无生命体征者46岁,尚未找到的另一人为24岁。
为什么说无生命体征,而不是直接说死亡?虽然两者看上去差不多,都代表一个人“命数已定”,但是从医学的严谨角度上讲,它们依旧有着不小的差别。
首先是“无生命体征”也被称为“无生命迹象”,人的生命是通过器官组织的行为迹象来维持的,比如血压,呼吸,心跳等等。但是,当这些器官行为消失以后,虽然代表人的生命危在旦夕,但却并不代表器官已经死亡。身体内部的组织代谢过程依旧存在。大脑活动异常,但却并没有完全达到脑死亡的程度。而我们所说的死亡,指的是机体生命完全终结,不可逆转地永久终止。
医学上也称“无生命体征”为“临床死亡”。临床死亡意味着还存在复苏的可能性,但如果临床死亡持续的时间过长,依旧没有复苏的迹象,仍然难逃死亡的命运。
心肺复苏模拟人之无生命体征后还有救吗?
心肺复苏模拟人之无生命体征后的急救——心肺复苏
心肺复苏是最简单,也最直接的急救方式。“无生命体征”最常见的情况,即“无心跳”以及“无呼吸”,通过人工呼吸、胸外按压等心肺复苏方式,是有一定概率能够将人从“死亡线”上拉回来的。
比如在2019年,四川宜宾市一5岁男孩跌入鱼塘溺水,救起来的时候已经没有生命体征:心跳脉搏停止,瞳孔放大。根据医生的预估,男孩失去生命体征已经超过一个小时。
但是,通过宜宾市医护人员的努力,持续不断的心肺复苏“接力”,孩子渐渐有了呼吸,嘴唇有了血色,真的被救活了过来。其实这也足以反映出无生命体征和死亡的较大差距。
益联医学
心肺复苏模拟人专业为心肺复苏急救培训开发的一款急救模拟人。模拟人因配置和功能分为多种款式供您选择。电脑心肺复苏模拟人、简易心肺复苏模拟人、半身心肺复苏模拟人等等。益联为您提供贴心的实时语音提示,指导您心肺复苏技能一步一步从入门到精通。
扩展阅读:
文章来源:http://www.yilianyixue.com/Article/Industrynews/20230129.html